应用止泻药的四个原则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而夏秋季又是腹泻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针对腹泻使肠蠕动增快、肠黏膜渗出、分泌增加和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特点,止泻药物大致可分为肠蠕动抑制剂,如复方苯己哌啶、洛哌丁胺等;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黏膜保护剂,如十六角蒙脱石;微生态制剂,如整肠生、双岐三联活菌等几种类型。此外,像活性炭等吸附剂可吸附毒素,减轻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泻作用。以上药物虽然都是止泻剂,但其作用各有不同,因此,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在自我药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对症下药是关键 感染性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病菌及毒素,对人体有益。因此,盲目止泻,对病情反而不利。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不宜用,尤其是在急性期,有炎症及中毒症状,如高烧、大便脓血较多时,应视为止泻剂的禁忌;到了恢复期,病情明显好转,大便不带脓血,仅是水分较多时,则可短期使用止泻药。
因病用药是保障 腹泻如果是肠蠕动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应首选肠蠕动抑制剂(复方苯己哌啶、洛哌丁胺),以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利于水分吸收而止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选择收敛剂和吸附剂(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等),通过抑制肠黏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而起到止泻的作用;如果由于黏膜炎症及溃疡导致渗出增加引起的腹泻,应首选微生态制剂(整肠生、双岐三联活菌等),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起到调整胃肠功能及止泻的功效。当然,很多情况下,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此时,宜酌情联合用药。
病因用药是根本 止泻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才是根本。因此,在对腹泻患者止泻、补液的同时,切勿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应从调整饮食入手,配合使用助消化药物,如乳酶生、胰酶片;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可以选择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1及镇静剂等;如果是甲亢、糖尿病、尿毒症引起的腹泻,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合理用药是目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止泻药也不例外。止泻剂服用过量,可引起腹胀、便秘、假性肠梗阻;感染性腹泻服用止泻剂,可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服用止泻剂会影响肠道对细菌的排泄,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用止泻剂,能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及肠穿孔;复方樟脑酊、可待因等止泻剂内含麻醉成分,长期服用可致成瘾。因此,合理用药才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的。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