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易误诊肠胃炎
复旦医学生中毒身亡
健康时报驻上海记者 尹 薇 驻北京朝阳医院特约记者 冯 静
新闻背景: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此前中毒入院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4月1日,黄洋因身体不适入院就诊,随后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施救期间医生一直未确定病因,直至9日经陌生人短信提醒后才开始怀疑是化合物成分中毒。而此时,黄洋已经开始鼻孔出血,陷入昏迷状态。确诊中毒为何如此之难?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缪晓晖教授解释,中毒一般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胃肠是入口第一道关,而肝脏是一个大加工厂和解毒器官,一有药物或者毒物吃下去,最先出现的是胃肠道的反应,继而肝脏就会受损。因此,在刚开始住院的时候,黄洋甚至是被当做肠胃炎来治的,此后才出现了肝细胞急性坏死等急性肝损伤的症状。然后,远远超过肝脏解毒能力的毒物迅速扩散到全身各大器官。毒物可以有无数,但绝大多数毒物的损害不会产生可供鉴别的症状。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教授郝凤桐也表示,一种毒物因接触剂量、接触方式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中毒表现,而不同的毒物也有可能导致极为相似的中毒表现,这就给诊断和治疗带了极大困难,更危险的是,就临床救治而言,目前并无特效的解毒剂可供应用。早期诊断、早期清除毒物,以合理的方式及早进行血液净化,是改善中毒者预后的关键救治环节。一旦致死剂量的毒物进入人体并显现毒性效应,现代医学也回天乏术。
“生活中遇到急性外来的肝损伤的机会还有很多,比如误食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在明确是什么中毒的情况下,及时抢救还是来得及的。”缪晓晖提醒,一旦出现上吐下泻、肝区疼痛时就需要警惕是否是中毒。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