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鱼腥草 夏日患病少
鱼腥草又名蕺(ji)菜、蕺儿根、摘儿根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得名鱼腥草。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生长在背阴山坡、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疡、肺热咳喘、痢疾、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所以,鱼腥草在中医处方中往往成为治疗肺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现代医学则对鱼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认识,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甙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另外,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并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等作用。
鱼腥草是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野生鱼腥草腥味较重,初食者大多不适应。近年来由于受“回归大自然”之风的影响,采食鱼腥草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也出现人工种植的鱼腥草。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长环境改善,生长周期缩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壮,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所以比较鲜嫩,易于消化吸收,而且鱼腥味变淡,比野生的口感好。
鱼腥草抗菌、抗病毒作用明显,作为蔬菜食用,对预防夏季常见的皮肤疔疖感染、细菌性痢疾以及中暑效果很好。常见的吃法有:将鱼腥草地下茎除去毛根,洗净后切成2~3厘米的小段(也可将嫩叶加入其中),放入醋、酱油、辣椒粉、味精等作料凉拌生吃;将地下茎连同嫩茎叶一同煮汤、煎、炒或炖食;将鱼腥草腌渍加工成咸菜食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