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越纯越好吗?
蛇年春节将至,从年货到年夜饭,乃至年后的平常日子,食用油都是餐饮食材的主角之一。然而,自从出现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发生质变的“哈喇油”、反复使用的“回锅油”,有人对“油水”的“油”不那么亲切了,“敬而远之”了,甚至偏执地认为:够纯,才是好油。
为了保证食用油安全,卫生部曾向公众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食品专家也在为科学选用食用油寻找窍门,提出食用油并不是越纯越好的观点。
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药膳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上,各种食用油云集。参赛选手们也各取所需:有的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炒制热菜;有的用芝麻油、橄榄油拌制凉菜;有的手持量子山柚油,炖制白斩鸡……由于食用油的品种不同,适合的烹饪技法和食用方法也不一样。使用食用油,各有各的理由。
名厨大师们科学使用食用油,从选购食用油时就已经开始了。在他们看来,食用油的质量,并非越纯越有营养。然而,有的年轻厨师以为“纯点好”,甚至以为“越纯越好”。在某种意义上说,年轻厨师对食用油“以纯度决定取舍”的使用鉴别方法,还缺少“水至清则无鱼”的人生感悟。
我国从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食用油质量标准,涉及花生油、大豆油、葵花油等8种常用食用油,共划分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分级依据是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和精炼程度。一级油的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澈透亮;四级油则属于最差等级。于是,便有人这样解读:一级油比二级油好,二级油比三级油好,三级油比四级油好。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不能以“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澈透亮”作为选购食用油的唯一标准。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现行《国家食用油标准》中的一级油相当于以前的色拉油,色拉油主要是西方人制作冷餐的油。西餐中的冷餐需要冷藏,要求在低温条件下不能出现凝浊现象,无色无味,以保持凉菜固有的色泽和味道。
而中餐烹饪大可不必盲目追求食用油的“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澈透亮”。“一级油”在过度加工精炼过程中,流失了油中原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天然营养素,其营养价值反而大打折扣。所以,如果从营养成分保留的角度考虑,四级油反而是最好的。不过,三级油、四级油中含的杂质也较多,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
中国烹饪协会营养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说,有的食用油看上去不那么“清澈透亮”,而且油里还有棉质絮状物。拿花生油来说,它的凝固点是13℃左右,冬天很容易出现絮状物等凝固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物理变化,受热后即可恢复原状。一般来说,有了这种絮状物,看似油脂不纯,其实并不影响食用油的品质和正常食用。
第七届中国药膳养生技术制作(烹饪)大赛的评委室里,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在选购食用油时,消费者既要从感官上识别色泽、透明度,也要在标识上鉴别商标、标志、等级,还要从营养、保健价值上考虑。正如该大赛一位国宝级评委所说,只要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二级、三级、四级食用油都可以放心食用,而且营养价值会比一级油更高一些。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