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守护舌尖安全——山东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系列报道(之二)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10-15 09:42

  山东省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铁村拥有600多年豆腐加工历史。清朝时期,两任山东巡抚曾为“打铁豆腐”题词。10月10日,记者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集科普观光、文化展示、豆腐加工、休闲体验、原料仓储、办公、污水处理七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豆腐工坊。化验室内,检验人员正在对水、大豆、添加剂等原料进行质量检测;诚信经营公示簿上,每一家业户的许可证、检验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一应俱全。除了统一制度要求、统一原料采购、统一检验检测,豆腐工坊还实行了统一追溯配送。扫一扫豆制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生产企业、品牌名称、原料等信息。

  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的风险高发点。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过程中,威海市积极推进小作坊生产园区化,从源头破解小作坊监管难题。像威海一样,全省其他地区也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法,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对症下药
  用创新破解监管难题


  点多面广、规模小、条件差,小作坊和小食品、小摊贩、小餐饮的监管,是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对的共同难题。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靳磊告诉记者,为破解难题,济南市局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报告制度,通过实名登记、生产报告两种模式,对全市1700余家小作坊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报告审查合格通知单》的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纳入全市监督抽检范围,今年安排200批次的抽检样本量,监督抽检结果向社会公示。针对食品摊贩量大分散,环境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济南市推出“统一管理、区域固定、时段合理、设施齐全、行为自律”的管理模式,统一制作发放“鸭蛋车”,对城区食品摊贩进行规范整治。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针对小作坊食品品种较为集中的实际,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引导传统特色食品小作坊实现“抱团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小作坊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该局协调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成两处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并投入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补贴入驻业户,扶持小作坊业户做大做强;指导小作坊加工园区建立“统一原料配送和下脚料处置、统一添加剂使用管理、统一工艺流程、统一培训从业人员、统一产品检测”的“五统一”制度;推行“备案+亮化”管理,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控制;强化加工园区监管,采取定期巡查、产品抽检、信息公示、亮化监控、风险管理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小作坊食品的质量安全。

  作为潍坊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牵头单位,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着力开展“三九九”整治行动。潍坊市局局长李平介绍说,所谓“三九九”中的“三”,就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要达到的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和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个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潍坊市局分别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饭店、小摊贩、小饭桌、鲜奶吧“六小”监管办法,将长期以来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业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实施备案登记、统一标牌公示、限时定点经营等多种监管方式逐一对其规范。

  威海市韩乐坊商圈是国内最大的韩国商品集散地。一条300多米的美食街上,坐落着165家韩式餐馆。食客们不用走进餐馆,就能在外墙醒目位置看到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公示牌,还可以在街道中央的宣传栏看到韩乐坊美食街餐饮单位检测结果,明明白白用餐。

  “我们在‘四小’行业整治中的做法是推进小作坊生产园区化、小摊贩经营正规化、小餐饮改造透明化、小食品店规范标准化。”威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刘树伟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建设了4处豆腐集中加工园区,同时正积极探索建设小油坊、小粉坊、豆芽、干制海产品等集中加工园区。为促进小摊贩经营正规化,全市实行定点编号制,鼓励小摊贩入市经营,对入市摊贩实行备案管理,统一制作货柜、统一着装标准、统一健康查体、统一废弃物处置。目前,全市共设置早夜市及疏导点38个,设立规范摊位2000多个。在小餐饮改造方面,通过改灶、改柜、改盆、改顶、改槽和安装玻璃隔断,实现明厨亮灶。同时对通过升级改造的小餐饮单位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以奖代补打造了628个亮化厨房,带动3500多家小餐饮单位改造升级。该局将山东省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管理“五项标准”,细化落实为小食品店的“五有标准”,即经营有资质、安全有承诺、管理有制度、单据有留存、制售有公示,小食品店公示规范率达到75%。

  智慧监管
  用创新提高监管效率


  体制改革后,随着监管产业和任务量的成倍增加,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下,为提升监管水平和效率,山东省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作用,率先启动了全省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建设。目前,覆盖全省各级的监管网络即将连通,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正在建设,将逐步实现全省食品生产经营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人一档,实现移动监管,智能搜索,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应用移动APP、微信、门户网站、微博等手段,搭建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推送安全监管信息,获取问题线索。

  今年5月25日,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监管信息远程发布、远程可视投诉举报和咨询、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便民亭,在青岛市黄岛区武夷山集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便民亭最大的亮点,在于一套远程可视投诉系统。消费者如果有食品安全方面问题,按一下显示屏的开关,就可直接通过远程协作终端自动连接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电子监管中心,实现远程可视“面对面”投诉举报。市民还可以将购买的食材送到便民亭内进行农药残留、瘦肉精等项目的检测,亭内有专人负责快检,检测结果即时传输到黄岛区局电子监管中心。

  从可视化投诉举报到引入二维码追溯技术的豆腐加工作坊,从与“110天网”对接的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到食品药品监管移动执法平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中,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孙利国告诉记者,青岛市在144家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食品从生产、进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动态管控。特别是针对现场制售食品这一高风险环节,在162家中型以上商场超市全部设立视频监控系统,让现场制售的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全市食品流通环节的抽检合格率从92%提升至96%。

  在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移动监管手机APP,该局将全市96.7%的“三小”单位纳入许可或登记管理。与此同时,济南市局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查询机进商超工作,对全市58家大型商场超市现有的165台查询机进行功能升级,同时增加新的查询机,年底前可实现全市大型商超100%全覆盖,督促经营者进一步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济南市公安与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建立了动态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将基础信息采集进行条块化整理归纳,细化为养殖、食品加工、销售、餐饮等9个分类,全部纳入市局大数据平台,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查案办案中的重要作用。

  据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李伟介绍,今年1月5日,烟台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构筑大监管、投入大资金、开展大抽检、培育大品牌、开发大智慧“五大建设”为抓手,努力把烟台打造成为全国、全省食品最安全城市。创建活动中,该市将包含监管、许可、远程监控三大平台和网上许可、实时监管、执法办案、诚信考评等22个主要功能模块的“智慧食药监”系统平台建设纳入重点实施项目,分三年实施。到今年年底,市区所有的蔬菜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和半数以上的农贸市场都将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体系。

  作为被山东省局确定的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试点单位,潍坊市局启动建设涵盖“基础信息系统、智能监管系统、在线监控系统、产品追溯系统、信息公开系统、咨询举报系统”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

  山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马越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示范创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这是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意义所在。从前一阶段的创建实践看,创建过程已经成为各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持续改善的过程,“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向好,公众对食品安全更加满意的局面。”(本报记者  王春梅  通讯员  张 晖  张子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