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研究获诺奖是中医药发展的明灯
12月10日下午,诺贝尔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取了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很多人要问,这个奖励能给中医药带来什么?笔者认为,青蒿素研究获诺奖是中医药发展的明灯。
青蒿素是传统中药青蒿的产物。中国人对青蒿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对其功能主治有明确的论述,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的绞汁制剂治疗寒热疟疾的功能。人类对中医药功效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中医药的剂型也在不断地变化,古有丸、散、膏、丹,近有锭、饼、条、线,现在又有片剂、冲剂、注射剂等。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药物的科技方法被应用到青蒿的加工提取中,从而诞生了青蒿素,可以说青蒿素是中医药进入现代细胞分子时代的药物。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提取后的中药就不是中药了,这种界限观实际上极易导致中医药的故步自封,似乎只有回到茹毛饮血时代的中医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世人皆知现代科技是人类的福祉,发展中的各个专业都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什么非要对中医药断其两翼呢?真正发展中医药既要尊重中医药的价值,更需要现代科技的配合,青蒿素的诞生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当前,中医药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品种繁多、适应证宽泛、优势不突出等。有人统计经典老药六味地黄丸能治300多种疾病,但太过宽泛的适应证反而让人无所适从;还有一些效果很好的中成药,药效物质不明确,质控手段简单粗放,难以有效控制质量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药品质控水平,保证临床疗效。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复方的有复方丹参滴丸、血塞通注射液等,单方的更为显著,目前市面畅销的阿司匹林、麻黄素等都经过这一过程。阿司匹林来源于柳树类植物,《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根、皮、枝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麻黄素来源于中药麻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除寒热,止咳逆上气。”这些脱胎于中药的提取物都降低了原药物的毒副作用,强化了原有功效。从中不难看出,中医古典医籍对后人深入研究中医药起到了引领作用。这就是屠呦呦等专家们到青蒿中去找“治疟良药”,而没到萝卜白菜中去找的根本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通过现代科技的挖掘提高焕发出新的青春。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青蒿素研究获得诺奖的指引,坚信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还会出现许许多多像屠呦呦一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学家。
(作者系黑龙江省食安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