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体系 立机制 聚人才——黑龙江省局助力基层监管能力提升

  • 作者:徐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9-26 09:45

  近日,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在齐齐哈尔市举办了两期基层食品药品检验人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丁杰专程来到该校表示感谢并赠送“急基层所需,为实验室执教;务业务所需,为检验员之师”的锦旗。  

  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基层监管人员新手多、业务生、专业技能弱成为普遍现象。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新型培训机制等举措,用创新思维引领基层监管培训工作。

  建立专业化培训体系

  为了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制定并完善了监管人员上岗培训制度、领导干部上讲台、培训档案管理、教学质量评估、师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体系。建立了专有教学基地,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设立了GSP、GMP等实训基地,并根据监管实际开发了适合农村基层综合监管体制的全方位、订单式特色课程,编制了食品生产监管和稽查执法等方面的地方配套教材。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局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十三五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大纲》,抽调40余名基层监管骨干,研究制定了符合黑龙江省监管实际的《基层监管骨干培训大纲》,基本覆盖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的专业化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今年,我们在鼓励基层监管骨干上讲台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并从中遴选骨干师资入选省级基层监管培训师资库。按照‘四品一械’监管环节分为了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药品流通、医疗器械、保化和行政法规等7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按照我省培训大纲,集体研究探讨备课,最终拿出各自的精品课程,用于下半年基层监管骨干的培训。”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张魁鹏说。为加快师资培养进程,该局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创新,并抽调150余名监管骨干开办了6期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设了教育方法、教育心理、教师礼仪、课件制作、案例教学等教学能力方面的新型课程,采取了模拟式教学方式,新增加了学员试讲环节,每个学员试讲后,专家团队逐一现场点评辅导,从中遴选出理论知识扎实、监管实践丰富、语言表达流畅的50余名基层监管骨干组建了省级基层监管培训师资库,为“十三五”期间基层监管培训打牢坚实师资基础。

  打造全方位培训模式

  机构改革后,基层监管人员要熟知“四品一械”监管知识。每年初,黑龙江省局都会组织相关负责人深入基层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精心制定符合实际的基层培训总体方案,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以往严格按照职能分工、分专业开展培训的模式,打造涵盖“四品一械”各环节监管技能的培训模式,让基层监管人员在一期培训班中就能学到食品药品监管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在县乡,越到基层越要加强,我们紧紧围绕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下沉培训力量,从要求学员被动参加培训转变为送培训服务到家门,做到随时到岗随时开课。”张魁鹏说。

  为解决机构改革后基层监管人员大规模集中培训的难题,该局构建了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标准化操作新型培训机制,项目负责人综合管理培训工作人员,全权负责整个培训项目实施,包括沟通协调、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估反馈;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制定路线图,倒排时间表,每周一通报,每月一小结,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将培训工作任务标准化、程序化、文件化,采取工作任务流转单的模式开展标准化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机制打破了原来的纵向管理体系,减少了管理层级,确保培训工作高效运行,不出差错。

  去年以来,该局集中人力、物力,采取划片包干、就近培训的方式,共培训乡镇基层监管人员6500余人(次),农村协管人员3000余人(次)。目前,乡镇基层监管人员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全方位全链条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基层监管人员食品药品全领域监管能力和水平。(徐涛)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