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大省”浙江:传承溯源积蓄动能创新发展激活潜力

  • 2019-01-10 10:03
  • 作者:张煜欢 应欣睿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江杭州,在闹市河坊街深处,有一方鼎鼎有名的徽派府邸,那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建的胡庆余堂。药房所辐射的古建筑群落,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温婉大气之风,其衍生的古街更使百年延传的中医药文化飘香更远。


  从杭州吴山脚下出发,“浙产好药对标国际——全国主流媒体看浙江药企”媒体采风团从探寻浙药的起源火种开始,解码浙产好药的传承之道与创新秘籍。


  走进胡庆余堂的后堂,这个曾经用于药材加工的后庭已被改建成胡庆余堂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内除了陈列着成千上万种中草药原材料,还有药房老师傅展示传统制药工艺。


  “随着中医药制作工艺的日趋机械化,人们对于中药材如何从‘野草’变成养身保命的药材根本不知晓。”在胡庆余堂度工作了50余载的制药师傅丁光明说,博物馆作为一个文旅融合的窗口,让年轻人也能了解到中医药悠久的制作工艺,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度滋养。


  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胡庆余堂的发展之路成为了中医药传承的一个典型范本,而在浙江中东部的浙江天台山底下,中草药市场中的濒危药种——铁皮石斛,也因药企的不懈坚持,重获新生。


  在浙江台州,“春夏长留雪,峰峦半入云”的湿冷气候为天台山增添了几分寒意,却为铁皮石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早年的过度开采令铁皮石斛逐渐稀缺。如何攻坚克难打造人工养殖环境,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在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的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能找到答案。


  该公司董事长陈立钻介绍,多年来通过坚持因地制宜、道地栽培,并且采用野生原种、生物克隆接种技术,加上“一年半组培、五年石头基质栽培”的方式,其攻克了组培育苗、炼苗、仿野生栽培等技术难关。目前,天台山山脚下已建成了年产量400万钵的组培苗实验室,逾3000亩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这些铁皮石斛已达到98%的存活率。


  浙江中医药的延绵与传承,除了企业的因势利导,也离不开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力推动。作为中药材生产大省,浙江省近年来为推动做大做强特色中药材产业,始终将技术高标准与促进产业发展相融合,制定了多项行业规范。如浙江在2015年修编出版了《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其中特别注重增收浙产道地药材炮制的饮片标准。


  在浙江,当中医药行业不断实现传承和转变之时,西医西药行业也创造着一项项突破。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邵元昌提到,“浙江有一批不断创新,极具社会情怀的企业家投身人类健康事业,这是浙江药企发展的支柱。”


  创新,在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随处可见。在这里,汇聚着累计来自全球各地共152家医药企业,其中有享誉全球的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奕安济世项目以及吉立亚杭州医药研发及生产基地,同时奥克兰大学创新研究院、UCLA商业化中心中国中心等创新基地也在此搭建合作平台,为医药行业的创新突破增添动力。


  在全封闭的生产车间内,通过“连续灌注生产技术”,奕安济世正24小时不间断地为市场生产供应抗癌药物。据企业高级工程师诸葛新知介绍,他们的这项专利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抗癌领域的药物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药物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利用中美两地的顶级医疗资源,该企业还在进行着4款消化道抗癌药物的创新研发。


  浙江药企的飞跃创新,离不开政府在审批行政流程上的“快马加鞭”。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近年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以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全程网办“零跑”行动为例,2018年上半年,浙江省本级27个主项65个子项已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2018年7月,为了让浙江绍兴歌礼药业有限公司新生产的抗丙肝1类创新药戈诺卫更快送到病人手中,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审批流程,让新药从获批上市到开出第一张处方仅仅用了19天。这份速度不仅造福病人,更振奋了浙江药企的创新精神。


  邵元昌表示,未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浙江药企依然要加强服务,在监管过程中不断完善政策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为了便利于药企发展,监管部门要积极引领审批政策的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便利企业办事,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为浙江药企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更好土壤。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