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必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的气道结构改变及气道重构。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相关环境因素包括:
过敏原性因素 ①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家养宠物、蟑螂 ②室外过敏原如花粉、草粉 ③职业性过敏原如油漆、饲料、活性染料 ④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 ⑤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
非过敏原性因素 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临床表现与分期
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哮喘发作时的典型体征是: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吸音延长。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哮喘患者在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发现。
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
急性发作期 指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并及时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四级。
慢性持续期 指患者虽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的症状。
药物治疗
哮喘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控制症状、预防未来风险的发生,即在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药物治疗或不用药物的基础上,使患者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分为吸入、口服、静脉用药三种剂型。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因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但是,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口服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
静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的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 分为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SABA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有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三种制剂,首选吸入给药,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LABA的常用药物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需特别注意,LABA 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是目前除糖皮质激素外唯一可单独使用的哮喘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至重度哮喘的联合治疗用药,尤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和患者教育
用药注意事项
1.长期、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治疗必须个体化,以最小量、最简单的联合,不良反应最少,达到最佳哮喘控制为原则。
2.掌握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
3.依据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哮喘患者在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不适宜用于急性哮喘患者,不应作为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宜合并应用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以尽快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此外,应当依据持续型哮喘的严重程度给予适当剂量,分为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
患者教育
1.对哮喘患者进行哮喘知识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环境,避免诱发因素,这须贯穿于哮喘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2.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找出诱因及避免诱因的方法,如减少过敏原吸入(避免接触挥发性化学物品,哮喘患者家中不应饲养宠物,花粉过敏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大风季节应减少外出、郊游等)。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且忌用可诱发哮喘的药物。
3.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
4.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评定。
5.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学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
【摘编自《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201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齐桂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