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年报显示:强化网售监管已成当务之急

  • 2019-09-18 10:00
  • 作者:徐小会 邓莉
  •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18年共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4396例,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144份,比上年同期增长8.78%……日前,重庆市药监局通报了2018年全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不仅为化妆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安全合理用妆提供了有益参考。


  报告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


  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由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区县市场监管局和监测哨点三级组成。


  2018年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共有3684份,占比83.80%;其次是化妆品经营企业,共有339份;个人报告有330份;生产企业报告有2份。上述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3688份由医护人员报告,占比83.89%;275份由销售人员报告,占比6.26%;88份由美容美发师报告,占比2.00%;345份由其他报告人报告,占比7.85%(见图1)。


图1


  数据解读: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消费者)中有超过60%的人群对自己的过敏史不详,给安全用妆带来很大隐患。监管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前要充分了解自身过敏情况,谨慎使用,避免给身体造成危害。


  患者表现:瘙痒、灼热、紧绷


  患者(消费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瘙痒、灼热、紧绷。其中,表现为瘙痒的有3487例,灼热感的有2009例,紧绷感的有1430例。初步诊断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为主,占比85.93%。此外,皮损部位在面部的有3932例,在头皮的有261例,在颈部的有125例,在其他部位如手部、腋窝、上肢等有78例。皮损形态表现为红斑的有2881例,表现为丘疹的有1484例。从转归情况看,好转的有2859例,占比64.97%;痊愈的有1113例,占比25.32%;未好转的有350例,占比7.96%。


  报告显示,化妆品不良反应潜伏期(从化妆品开始使用时间到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间时间间隔为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潜伏期)较短,集中在1天以内(含1天),共有2225份,占比50.61%;潜伏


  数据解读:重庆市现有384家监测哨点,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哨点医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报告体系,所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渠道和主要群体。而重庆市化妆品生产企业总量少、产品辐射面窄,导致生产企业报告数量较少。此外,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报告数量也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经营使用单位对报送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尚有一定顾虑,主动报告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识不足,报告意识不强。


  因而,化妆品监管部门要不断夯实医疗机构监测哨点建设,更好地发挥主渠道报告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生产经营单位监测哨点,加强对经营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的培训和宣传,进一步拓展报告渠道,更全面地收集化妆品不良反应信息。


  涉及人群:女性、中青年占比大


  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消费者)共有244例,占比5.55%;女性患者(消费者)共有4152例,占比94.45%。患者(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31~40岁、41~50岁三个阶段,其中21~3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1275例,占比29.00%;31~4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924例,占比21.02%;41~50岁的患者(消费者)共有647例,占比14.72%;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患者(消费者)共有595例,占比13.54%;还有955份报告未填写患者年龄,占比21.72%(见图2)。


图2


  数据解读: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女性患者(消费者)数量远高于男性患者(消费者),且患者(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说明化妆品重点使用人群为女性和中青年。


  为此,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与妇联、学校以及机关等单位的合作,深入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还可以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提高科普宣传的针对性。


  过敏情况:不详患者居多


  报告中,有化妆品过敏史的患者(消费者)175名,占比3.98%;无过敏史的1289名,占比29.32%;过敏史不详的2932名,占比66.70%。有药品过敏史的患者(消费者)57名,占比1.30%;无过敏史的1312名,占比29.85%;过敏史不详的3027名,占比68.86%。有食物过敏史的81名,占比1.84%;无过敏史的1346名,占比30.62%;过敏史不详的2969名,占比67.54%。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如花粉、粉尘、螨虫、棉絮、柴油、毛发等,其中以对花粉和粉尘过敏居多)方面,有过敏史的59名,占比1.34%;无过敏史的1228名,占比27.93%;过敏史不详的3109名,占比70.72%。


  期为2~5天的案例共有1287份,占比29.28%。


  数据解读:化妆品主要是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的目的,通过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使用。目前,市场上用于面部的化妆品占比较高,所以导致发生于面部的皮损较多。监管部门要加强化妆品质量管理,严禁非法添加,严格标签标识管理,强化化妆品质量把控。


  主要类别: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2018年重庆市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所涉化妆品类别以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为主,占比87.67%,共有3854例,其中护肤类有3333例,美容修饰类有340例,发用类有167例;使用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共有542例,占比12.33%,其中防晒类有185例,祛斑类有157例,染发类有89例。


  数据解读: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特别是护肤类化妆品市场占比较大,所以,相应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最多。特殊用途化妆品虽然在不良反应报告中占比较小,但其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防晒类、祛斑类、染发类等公众使用较多的化妆品,监管部门可针对性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购入渠道:网购数量逐年上升


  439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消费者)使用产品来自商场的有1279例,来自网购的有1202例,来自美容美发机构的有303例,来自其他各种渠道的合计536例,未填报来源信息的有1076例。


  数据解读:已知产品来源中以商场、网购为主,分别占比38.52%和36.20%,其中,网购来源报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接近商场来源报告数量,这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近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已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从网络渠道购买化妆品,但网购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风险,完善网售化妆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强化网售化妆品监管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齐桂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