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粪便中检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粪口传播”是真的?
在2月13日举行的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团队宣布,在广州一例确诊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了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也同样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活病毒。
钟南山团队成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表示,患者粪便中存在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提示病毒存在“粪-口”“粪-呼吸”传播的可能性,但进一步确证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吗?
普通人群的防护方法要做哪些调整呢?
一、什么是消化道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进行传播。
活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随排泄物排出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体外,再通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或食具,进而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为粪-口传播。
相应排泄物中有活的且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是发生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的必要条件。
二、为什么能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出病毒呢?
粪便中检测到的病毒,主要有两个途径进入消化道:
一是患者通过饮食等途径使大量外源性病毒进入消化道;
二是患者体内的病毒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消化道,如:患者在咳嗽、咳痰的过程中,若没有及时吐出而发生吞咽动作,那么含有病毒的痰液就会进入消化道;患者存在胃肠道黏膜糜烂出血,那部分病毒也可能通过血液进入胃肠道。若这些进入消化道的病毒通过消化道而没有被完全降解,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便可在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
三、消化道传播会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吗?
针对广州医科大学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的发现,国家卫健委作出以下回应: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状是初发还是并发,发热、乏力、干咳还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并不意味着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
虽然部分患者的新鲜粪便中可以分离出活病毒,但这不意味着确定具有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必须要能够在粪便、水体或环境中长久存活,且要能够再感染人,才发生粪-口途径传播。
临床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常见发热、咳嗽,重症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目前已知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原体,包括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有些病原体的感染会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恶心、腹泻症状,但这可能是疾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不一定成为有效的传播途径。
再来看看之前发现的其他几种冠状病毒,常见的人冠状病毒(包括229E、NL63、OC43和HKU1型)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痛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这一类病毒从被发现直到现在,尚无明确的粪口途径传播病例报道。
四、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
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李兰娟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都成功分离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在基因组水平,相比在武汉分离出的第一例病毒毒株,不同患者分离出来的毒株确实存在差异,但对RNA病毒来说,这也是非常常见的。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约有3万个碱基对,本次从粪便中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与原始毒株有5个碱基的差异,只占非常小的比例。
对于病毒是否变异,目前还不能得出结论,研究团队正在对此进行密切监测。
总的来说,新型冠状病毒的消化道途径传播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进行确证。
随着诊治中患者特点和病情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揭示,还有可能会不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更多传播特点。
五、日常防护措施要重点注意什么?
对于消化道途径的传播,大家也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减少感染多种传染病的风险。
温馨提示
♥ 勤洗手,尤其是餐饮业从业人员,一定要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
♥ 水果蔬菜食用前应清洗干净,蔬菜、肉类应炒熟吃,水果最好削皮,不要喝生水。
♥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和刀具要分开,餐具定期消毒。
♥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 避免苍蝇等害虫进入家中。
♥ 外卖食品可二次加热后再食用。
♥ 保证水源安全,尽量用自来水或瓶装饮用水。
♥ 定期对马桶进行消毒,盖好盖子再冲马桶。
♥ 注意下水道的通畅,一旦有反水、漏水的情况,应及时修理。
(责任编辑:安慧娟)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解表清暑有良方 首选局方“香薷饮”
盛夏酷暑,炎热潮湿,中暑便是这种天气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 2021-07-16 15:58抗生素“青出于蓝”的接班者——抗菌肽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感染类药物,经过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大范围和大批量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凸显。抗菌肽因其抗菌活性高、抗菌... 2021-01-18 15:1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