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周刊】地方两会食药亮点扫描
事件概述
1月中旬开始,2021年省级地方两会开始拉开大幕。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关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亮出怎样的年度“成绩单”。此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版的发展蓝图如何规划,亦备受瞩目。
截至2月3日,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地方两会。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疫情防控是热点话题。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食品、药品安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代表、委员在议案提案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言献策。
地方两会食药“成绩单”
纵观各地来之不易的2020年政府工作成绩单,各地持续发力食品药品领域,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稳中向好,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1月14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面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0条政策,启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
1月18日,河南省省长尹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安图生物医学检测设备智能化取得突破,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入驻企业23家。生物大分子药物等1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
1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药品食品安全监管有所加强,1787种药品价格平均降幅13.8%,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1月21日,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了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增长态势良好。
1月24日,福建省省长王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评价性抽检、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4%、99.8%。持续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1月25日,天津市市长廖国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坚持科学研判、科学防治,为全国贡献血必净注射液、宣肺败毒方“一药一方”等创新成果,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月26日,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率分别从上年的83.8%、85.6%,提高到85.9%、87.8%,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1月26日,云南省代省长王予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认定200个“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月28日,辽宁省省长刘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建立起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和信息化追溯体系,严防疫情再次反弹。
地方两会食药“规划图”
新的一年,崭新的画卷已经打开,各地对未来的工作蓝图都有了清晰的规划。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冷链食品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等,为食品药品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努力方向。
1月18日,河南省省长尹弘提出,2021年要持续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1月20日,山西省省长林武指出,2021年要实行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和全流程管控,做好进口高风险地区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货品、外包装、环境等常态化防控。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新特药、药食同源产品等,加快构建“发酵基原料-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等产业链。
1月21日,重庆市市长唐良智提出,2021年要着力建设国家食品药品检测基地。做好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闭环管理,强化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物检测消毒。生物医药产业聚焦生物大分子创新药、靶向小分子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完善药物研发和产业化体系。
1月23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2021年主要重点工作中提到,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预警,严格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消毒和追溯管理,尽快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
1月24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2021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强调,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完成不少于60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省内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实现抽检100%全覆盖。完成不少于800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覆盖全省各县区不少于2000家农贸市场。省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要积极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1月24日,海南省代省长冯飞指出,2021年要推进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筹办真实世界数据与证据研究大会。
1月24日,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2021年主要重点工作中提到,要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疫苗生产质量管理。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
1月24日,福建省省长王宁指出,2021年要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等检测和消毒,落实重点涉疫场所防控措施。大力倡导光盘行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完善“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严格疫苗全流程管理,有序组织疫苗接种,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1月25日,天津市市长廖国勋在2021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强调,要深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三医联动,实施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面提升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发展能级,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做强做大生物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北辰京津医药谷。
1月26日,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在2021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强调,要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努力让群众吃得更放心。建成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1000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000家,实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全覆盖;新增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000家;建设民生药事服务站300家。
1月26日,云南省代省长王予波指出,2021年要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仿制药,加快新冠疫苗生产上市步伐,积极发展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此外,市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亮点,如表1所示。
代表委员眼中的食药安全
(一)食品安全
1、加强外卖平台管理监督
江苏省人大代表、高邮市人民医院党办主任乔来娣: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小餐饮店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观念相对淡薄,因此要严格许可准入,确保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议搭建社会共治激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构建食品安全群防群控网络,进而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坚:除了有正规第三方交易平台注册的店家外,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主体不合法的商家和个体参与经营,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安全隐患。目前,针对这类“量大面广”的网上销售为主的小作坊,缺乏具体的监管标准,监管缺位的问题急需补上。
重庆市政协委员任世兵:目前部分外卖商家还存在餐饮设备陈旧、卫生条件脏乱、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外卖餐饮安全监管,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建议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可行的线上外卖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商家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齐全。同时,加强对线上外卖餐饮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安全监管,对不符合安全卫生条件的商家,要依法限期整改,并在公开信息平台上予以曝光。
2、严防严控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河南省人大代表、信阳市胜利路学校校长吴黎霞:校园附近食品安全监督需要加强,我国缺乏针对“儿童食品”的标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周边仍存在售卖“三无食品”的现象。孩子们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喜欢购买几毛钱一袋的辣条、糖块以及各类膨化食品。建议进一步完善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从加强监管、建立标准、完善立法、企业自律、加大宣传等多个层面,完善儿童食品产品生产标准,确保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菏泽市政协委员单玲: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任重道远。目前个别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缺少监管。食堂工作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食堂进货渠道不透明,后厨卫生不达标。建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相关职能部门把校园食品经营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定期对其进行逐户核查,认真检查经营场所是否符合食品经营的要求,从严查处违法行为。
3、完善基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贵州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国际部部长童辉:带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议》,聚焦基层食品安全治理。部分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乡场、马路市场等仍有不法商家兜售“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现象。建议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中定格、定责、定人,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格局,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九江市政协委员宗艳霞:相关部门应全力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征集相关线索,关注网络舆情,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的副食品店、代销点及批发市场进行集中盘查和清理,依法依规处置销售“山寨”食品行为,加强重点管控,杜绝隐患,坚决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4、食品保质期标注需完善
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邵蔚:带来《关于出台食品保质期相关规范的建议》。将食品保质期标注细化到年、月、日,既能解决保质日期计算的分歧,也可以帮助民众科学理解食品保质期的概念,从而减少食品浪费现象。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修改和完善法规,调整《食品安全法》对保质期的描述和限定,对企业处理过期食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指导,在企业提供足够措施确保且能证明产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让过期食品有一定渠道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一倒了之,造成浪费。
5. 探索餐饮行业互联网智慧监管手段
安徽省人大代表郭梅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探索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提升餐饮质量》的议案。建议将餐饮行业互联网智慧监管纳入省级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中,避免政出多门、资金浪费等现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聚餐单位、学校等各类食堂实施全覆盖,再逐步推进至其他各类餐饮模式;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手段加强监管结果运用,提高经营者遵规守纪意识。
(二)药品安全
1.助力发展民族药
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庆红:建议加大对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提议制定符合云南省省情的中长期民族医药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云南省民族医药发展条例地方立法,规范发展本省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此外,应进一步加强民族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云药”产业化发展水平,占领民族医药发展的标准高地。
贵州省政协委员薛承梦:运用大数据手段赋能贵州省民族医药传承保护,加快建立民族医药数据库。民族医药的药方非常精妙,不同的药品、药剂搭配可以治疗不同的症状,但在分量的定量上缺少精准分析。因此,建立民族医药配方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剂量和疗效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出对症治疗效果较好的民族医药配方,提高其药理的“科学性”和运用效果,为民族药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2.规范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
江西省政协委员刘芦萍:鼓励发挥药房的防疫哨所作用,规范零售药店分级管理。当前,零售药店“小、散、乱”问题依然突出,行业标准化、信息化等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及集中管理。2020年国家出台《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传递出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面临内部大洗牌的信号。如果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能够落实到位,相关配套政策及资源将会向优质药店倾斜,从而带来零售药店信息化和集中度的提升,进一步规范零售药店的经营行为。
3.提升中药材质量
江西省政协常委、省总商会副会长易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相关检测和种植标准。目前《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存在已收载品种工艺与实际生产不适应,质量控制指标落后或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江西省要成为中药种植、药材贸易大省,就要有种植检测标准、原料检测标准和药材分类分层标准;要成为药品生产强省,就要鼓励企业将更多现代化的检测标准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白礼西:重庆市是国家五大医药的工业基地之一,中药产业特色明显。在发展特色中药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单位建立切实有效的中医药疗效数据库,出台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鼓励中医药产业研发出质量上乘、功效显著的好品种。(于千舒)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发布 国药、上药、华润位列批发企业前三;国控、大参林、老百姓位列零售企业前三
11月7日,商务部发布《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发布》。根据报告,2023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实现持续上涨,药品批发和零售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4-11-28 14:1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