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我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王泽议) 3月22—23日,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东深圳召开,《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蓝皮书显示,我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鼓励中医药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等多个部门,合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帮扶工作。制定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加快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发布了《贫困地区生态适宜种植中药材推荐目录》,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合理有序种植;编制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认定14个中药材特优区,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和全产业链经营,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调动多渠道资金、专项资金及银行信贷等,支持中药材产业帮扶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19年以来每年通过“中药质量保障项目”支持各省开展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农村部整合涉农资金,将中药材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等项目,支持湘西、鄂西等贫困地区建设百合、藤茶等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科技部通过“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支持栀子、黄连等30个中药材品种开展规范化规模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多元化信贷产品,从客户准入、利率定价等多方面给予中药材产业帮扶差异化优惠政策。各地也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四川省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脱贫地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贵州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省长基金,大力推进重点道地品种种植和种植大县培育。
蓝皮书显示,政策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取得明显成效。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信息汇总,目前有350 余个药业公司、种植合作社等不同法人主体,已在29个省建设685个中药材基地,涉及240多个品种,建设面积约295万亩,带动21万人增收。新疆玉田种植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红柳,不仅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取得重大生态效益,开创了中国特色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模式和荒漠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2018 年,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新疆南疆地区推广种植梭梭和柽柳600多万亩,接种肉苁蓉190万亩,年产肉苁蓉7000吨,治理沙漠 600 多万亩,带动20多万农牧民增收。
据悉,蓝皮书是由张伯礼院士、孙光荣国医大师担任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担任主审,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行业专家、学者编撰出版。全书共12大板块、40篇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近两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成绩,总结了国家对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安排,展示了中医药行业发展新态势。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