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医疗机构销售非药品行为
不久前,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推出一款“养发饮”,由于其价格便宜,适用人群广泛,因此生意火爆,上线首日即销售了2000多包,最高日销量达14万包。
畅销产品“养发饮”是药品吗?该医院在网上销售此类产品是否合法?这些问题值得监管部门关注。
问题1:“养发饮”是药品吗?
查看该“养发饮”外包装可以看到,产品名称为“养发饮”,标注了“适用人群:头发稀疏、头发早白、头发变细等人群”“用法用量:每日一次,每次一袋,用600ml左右沸水冲泡或煎煮至水开后2分钟,分多次饮用”的信息,落款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第二条第二款,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显然,该“养发饮”并未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而只标明了“适用人群”,也没有取得药品注册证书,更未标明“药品批准文号”。因此,该产品不属于我国法律意义上的“药品”。
然而,这样的标注,很容易让消费者将其与药品混淆不清,导致消费者基于对医院的信任,误解其是有“养发”功效的药品而大量购买。
问题2:“养发饮”是医疗机构制剂吗?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应当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但是法律对配制中药制剂另有规定的除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只能在本单位使用;经国家或者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并且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据此,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医疗机构,如果其生产的“养发饮”是按照规定经过省级药监部门批准配制的制剂,根据《药品管理法》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严禁在网上销售,也不得通过实体门店、药店等线下市场进行销售,故该医院在网上销售“养发饮”的行为违法。
问题3:“养发饮”是药食同源食品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该“养发饮”并未标明配方或者原料,究竟是否添加中药材、添加了哪些中药材不得而知,质量安全也无法保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如果该“养发饮”是药食同源的食品,根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相关规定,网上销售食品(保健食品)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并在网站首页显示许可证件,还应当按照许可的类别范围和经营项目销售食品,而该医院在网上销售的“养发饮”的行为明显违法。
因此,该“养发饮”的标签标识既不符合《药品管理法》关于药品标签的规定,也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标签的规定,更不符合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属于医疗机构利用其影响力而非法生产、销售的“三无”产品,此类“非药品”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销售行为,并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四川省富顺县市场监管局 刘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周雨同)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我与《药品管理法》征文 | 杨勇:甘当药事法治建设道路上的追随者
2001年9月,正值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杨世民教授开设《药事管理学》课堂,我与第一次修订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如期而遇,也从此开启了自己执着追随的研法、普法、育人、助人之路。 2024-11-26 10:26强化证据研究 提高行政办案水平 ——浅议证据关联性判断在药品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药品行政处罚案件时,如何判断证据是否与案件中的相关违法事实或其他需要证明的事项具有关联性呢? 2024-11-26 10:2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