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宣传教育 提高法治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着力塑造社会主义新型法治关系,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改以往“法制宣传教育”的提法,首次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体现出我国法治建设理念的丰富、领域的拓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法治宣传教育与新时代共同前行,进一步彰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深入探索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深入普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新时代带来新机遇,也意味着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明确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质量。
抓好重点对象
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的主要职责落在党的身上,因此,担任党政机关关键职务的领导干部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先锋力量。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使其坚持为民用权、依法用权,自觉践行法治。一要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完善领导干部日常学法用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在领导干部法治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评机制。科学设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评估标准、量化指标,制定完善的评估办法,明确评估的对象选择、主体构成、方式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运行程序内容,确保评估标准和评估过程公开公正,形成系统规范、务实管用的考评机制。同时,让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考核评估,增强考核评估的客观性与公信力。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法治教育必然要从娃娃抓起。一要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编写适用不同对象的法治教育读本、加强法治知识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推进法治教育师资力量建设等举措,使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及其价值追求融入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之中,将法治思维变成学生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二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法治教育融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教育之中,使其成为一种全程性、全民性、全域性的教育。三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将法治知识、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等有机嵌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青少年遵守法律规范,树立法治观念。
改进方式方法
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一要扎实开展多层次的法治创建活动。把法治创建融入地方、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通过开展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法治创建活动,使参与主体能通晓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成为自觉遵守并善于运用法律的治理力量。同时,完善法治创建指标体系。根据社会主体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分类制定法治创建指标体系与效果评估体系,结合法治创建目标对社会主体法治化程度进行科学量化评估,指导并推动法治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二要组织普法宣传志愿者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家庭、企事业单位,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开展法治问卷调查等形式,宣传普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将法治宣传教育植根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实践之中,使人民群众懂得科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
一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充分运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即时动态收集、分析民众法治需求;主动适应以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为代表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利用学法用法掌上平台推送法治资讯和法治视频,实现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答疑等媒体融合新功能,推进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互融互通。二要创作高质量的法治宣传文艺作品。开展法治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征集、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文艺作品,依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三要积极践行以案释法。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以案释法案例数据库,及时组织执法司法人员、专家学者运用生活化语言对典型案例进行权威的法律解读,消除广大群众法治上的疑惑乃至误解。
深化科学研究
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高校、科研机构作为人才集聚和创新高地,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内容体系和本质特征,全景式地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及规律性,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提供学理支撑。
完善法学学科体系建设
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一要汲取中华优秀法治文化的养分。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政治家、哲学家形成了丰硕的法治理论成果及实践智慧。对于这些法治成果及智慧,要积极开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法治文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二要回答并解决中国法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时代命题,推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与时俱进。比如,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基因科技发展法治化等前沿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法学学科体系。三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在秉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国家法治文明发展的有益因素,坚持以我为主,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推动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从而为法治宣传教育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撑效用。
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始终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宪法法律至上;抓好业务学习并加强社会实践,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座谈研讨等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帮助他们深化对国情民意的了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及业务工作能力。二要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准入门槛与选拔机制,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法治科研教育以及普法工作机构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普法讲师团队伍,发挥普法讲师团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普法志愿者的学习培训、组织管理、表彰奖励等机制,促进普法志愿者跨区域流动,优化志愿服务人才资源配置,不断推动普法志愿者队伍工作社会化、特色化、制度化。(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我与《药品管理法》征文 | 杨勇:甘当药事法治建设道路上的追随者
2001年9月,正值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杨世民教授开设《药事管理学》课堂,我与第一次修订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如期而遇,也从此开启了自己执着追随的研法、普法、育人、助人之路。 2024-11-26 10:26强化证据研究 提高行政办案水平 ——浅议证据关联性判断在药品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行政执法人员在办理药品行政处罚案件时,如何判断证据是否与案件中的相关违法事实或其他需要证明的事项具有关联性呢? 2024-11-26 10:2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