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CDMO行业分析:中国市场增速可观

  • 2020-11-13 10:53
  • 作者:刘建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即合同开发和生产组织,主要为医药生产企业以及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提供工艺开发以及制备、工艺优化、注册和验证批生产以及商业化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机构。


  CDMO的服务内容,涵盖中间体、API、制剂的工艺开发生产和包装服务,横跨研发的不同阶段,并且订单规模也随项目的进展呈现明显放大趋势。CDMO创新药订单的放量拐点一般在新药申请阶段,而随着创新药的专利到期,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末段,CDMO的订单规模也进入相对衰退期,而其中的特色原料药大品种依然盈利。


图1.

图1.CDMO产业价值链


CDMO的核心竞争力


  CDMO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用自己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在研发和生产的不同阶段帮助客户节约成本、提高成功率和效率、全面合规。


  1)成本:据Chemical Weekly(印度化工周刊)估计,生产环节占新药研发总成本的30%左右。生产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设备购买及其建设、维护成本,二是人力成本。由于专业化优势,CDMO企业拥有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委托企业的生产需求,而其中部分设备价格较高,若制药企业仅用于一款药品的研发则是不经济的;又由于规模效应,CDMO企业的人力成本更低。


  2)成功率和效率:由于每一阶段生产环节的生产要求不同,因此每一阶段都需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依托专业化的生产工艺的技术积累,CDMO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生产工艺的改进,从而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以及生产效率。


  3)合规:CDMO企业帮助委托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水平,运营管理生产,使得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环节的环保等指标达到监管要求。


  CDMO的主要硬件壁垒,是符合客户和监管部门的质控/合规要求的厂房和生产设备;主要的软件壁垒,则是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和客户所积累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口碑品牌。而这些CDMO的软硬件能力,在满足大型药企和创新型中小药企两种主要类型客户的核心诉求上,又有不同的体现。


CDMO市场规模分析


  CDMO需求的主要来源,一是大小药企的工艺开发和试验药物生产的外包部分;二是商业化订单生产中的外包部分。因此,影响CDMO增长空间的核心因素包括:


  1) 大型药企的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和研发投入意愿;


  2) 创新型中小药企的融资情况(绝大部分投入研发);


  3) CDMO外包渗透率。


  根据对近些年全球药物研发的统计,发现研发项目数量上大型药企保持高位,创新型中小药企则呈现更快增长;而着眼于药物研发企业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研发成本的需求,CDMO外包渗透率逐年升高。笔者对全球和中国CDMO市场进行分别统计分析如下。


图2.

图2.全球和中国CMO/CDMO市场规模及增速


CDMO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来看,欧美CDMO企业战略聚焦制剂和生物技术领域,国内CDMO企业核心收入大多来自于小分子的API/中间体生产。从横向比较数据看,和国内CDMO企业相比,以Lonza为代表的全球性CDMO巨头的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成熟业务涵盖大小分子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产能规模优势明显,生产基地遍布全球,覆盖了全球主流的药企和Biotech客户,重点战略布局是制剂或生物技术领域,小分子原料药的收入贡献相对占比逐年减少。国内除了药明生物外,其他CDMO公司目前的核心收入,都来自于小分子的API/中间体生产,相关的技术、产能管理体系和客户关系更加成熟;而大分子或制剂业务则大多刚刚开始,并不具备成熟的技术团队和很多成功的项目经验。因此,从短期到中期维度(2~3年),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内小分子CDMO将更明显获益于这一轮行业需求提升和全球产能转移趋势。


图3.

图3.全球和中国CDMO企业竞争格局


图4.

图4.CMO/CDMO企业情况分析对比1


图5.

图5.CMO/CDMO企业情况分析对比2


  长期来看,从客户需求属性和外包服务商供应能力属性进一步分析,国内小分子CDMO业务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单个中国企业在全球小分子API/中间体CDMO细分领域的集中度有望达到10%以上。


  而从原料供应链、工程师技术团队成熟度、客户认可度、成本的角度,国内CDMO在小分子API/中间体领域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近年来Biotech公司需求占比增加,在这一细分领域,中国很有希望诞生一家或几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龙头公司,潜在的收入体量超过20亿美元(结合Frost&Sullivan和Patheon的数据分析,全球小分子API/中间体市场应该超过200亿美元)。


图6.

图6.全球化工产能分布


国内CDMO标杆企业对比分析(合全药业Vs凯莱英)


  药明康德的CDMO业务主要由其孙公司合全药业承担,规模不小于凯莱英。合全药业于2019年3月从新三板摘牌,4月药明康德公告31亿元收购合全药业剩下14.29%股份,可以推算出当时合全药业估值为217亿元,与当时的凯莱英总市值相当。


  2019年国内前四大小分子CDMO企业合全药业、凯莱英、博腾股份、九洲药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19%、12%、5%。凯莱英业务更精细,合全药业规模更大且项目储备更多。


图7.

图7.CMO业务毛利率曲线,公开资料


  药明康德在年报中表示,2019年公司处于临床前、临床和商业化各个阶段的项目分子数近1000个,合全药业项目大多数来自于临床前。凯莱英2019年共计完成549个项目。两家公司的商业化项目数量相当,但其他项目上(包括临床前、临床阶段在内),合全药业的数量是凯莱英的两倍以上。


  在笔者看来,CDMO赛道上,凯莱英在业务技术上更精耕细作,研发占比更是高达近8%,含金量更高。合全药业在规模和项目储备数量上更有优势,更有厚积薄发的潜力。总体来说各有所长,但当前阶段凯莱英的护城河更深。(刘建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李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