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甘肃现代化中药产业发展体系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甘肃省是全国中医药资源大省,是闻名遐迩的“千年药乡”和“天然药库”,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是黄芪、当归、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地。近年来,甘肃省药监局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在中药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中药生产经营、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药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备了由中药大省向中药强省迈进的基本条件。
但从实际来看,甘肃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中药产业韧性不足。虽然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但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产业融合化、产业链一体化等程度相对偏低;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省内中药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部分是以中药材初级原料进行加工销售的中药饮片企业,缺乏大型中成药制剂龙头企业,难以将产业链上游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三是中药竞争品牌优势不强。产业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生产效率差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市场经济不发达等。
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要增强系统观念,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中药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方面措施:
一要重视生产基地规划引领。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基地选址标准有明确要求,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包括产地、生态环境(经度、纬度、海拔、土壤、水质、空气、气候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药材外观性状的变化,以及药效成分的生成、变化,影响药材质量。要坚持中药材产地道地性,在道地产区建设GAP基地,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因地制宜、适地适种,注重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匹配,逐步改变分散、传统的种植模式,形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
二要做强中药材种质资源芯片。中药材GAP要求种子、种苗应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同类物种不同的基原,其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种质资源基因测序和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研究,加大对种业研发、基地建设、良种推广支持力度。比如陇西药葡园对当归种子进行丸粒化过程中加入农药、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防病虫害、提高保苗率、促根壮苗增产、精准播种。事实证明,提高中药材的品质研究,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相辅相成的。
三要坚定中药材发展绿色化方向。中药材GAP明确,要制定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技术规程,按规定和要求操作,对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农业投入品质使用实行严格管理,这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随着农药用量持续减少和农业生产绿色化水平的不断加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要加大农业绿色投入品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微生物产品的科技创新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引导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摆脱传统的农药、化肥等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路径,引入高科技、新要素、新模式。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在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减肥减药方面的补贴力度,激发农民绿色生产动力。
四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要顺应“技术-经济”变化规律,立足中医药传统优势,借力现代科技,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融合,打通数据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中医药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可追溯化。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科研、种植、加工储藏、冷链物流、营销、品牌等全链条培育,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群集聚发展,把传统产业培育成为一流现代产业。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始创新的优势,突破技术壁垒,加速与基因组学、循证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药物研发、基因芯片、生物传感等先进技术,加强中药新药研发、经典名方药方的二次开发等,增强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创新引领中医药产业价值链重构提升,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化延伸,推动中药饮片炮制装备升级,提升炮制设备自动化水平,加快炮制规范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加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中药提取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中药生产基础装备研究,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生产设备国产化,促进中药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使产品质量稳定、疗效可靠,提升中药产品竞争力。
五要强化统筹、协同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瞄准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所需,统筹政府、企业、药农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遵循客观规律,优化各资源要素合理、有效配置,协同发力。政府要做好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工作,完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企业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行“龙头企业(中药生产企业)+产地加工车间+合作社+种植基地”模式,要在大产业与小农户,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准中药产业发展的平衡点,让“小农户”链接“大市场”,不断提升中药材从“源头种植-产地加工-中药生产经营”规范化水平,加快形成中药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要协调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围绕创新优化组合,进行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中药品质和质量,促进所在产业链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要鼓励科研院所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实现技术转化,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以“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中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
从根本上来说,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甘肃现代化中药产业发展体系,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高质量发展为行动导向,因地制宜、突出实效,既要遵循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共同特征,也要重视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对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影响,走出一条立足甘肃省情、彰显甘肃特色、凝聚甘肃智慧的中药强省之路。(王鹏)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