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夏日心脑血管健康
夏日出汗多、室内室外温差大、自行盲目停药等原因导致夏季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事件屡见不鲜。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建设进程的发展,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疾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心血管健康呢?
保卫健康“命脉”,降脂一马当先
我们常用“命脉”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事物的重要与关键程度,就健康而言,这里的“命”就可以是心脏,而“脉”就是血管。
心脏是贯穿人生的永动机,与之连接协作的血管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血管遍布全身,人体每6.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1米的血管。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应该为血管操心。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饮食越来越不健康,运动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些都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2012—2015年CHS研究显示,中国≥35岁居民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34.7%,2014年中国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调查显示,中国≥40岁居民年龄与性别标化的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3%。2017年GBD数据显示:LDL-C水平升高是中国心血管病的第三大归因危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和高钠饮食。
调查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3.3亿人。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指出,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平均每10.5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在年轻人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或轻或重地有血管问题。
中国血管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18日,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正常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如果血液内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过多,血管壁上就会出现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这便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威胁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害的认识,从了解胆固醇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开始,主动去管理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心梗、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变大,生活节奏的变快,各种疾病的发生或者并发的情况下,仅仅关注总胆固醇的5.18毫摩尔/升的临界值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患者需要将血液里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低的水平,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把血脂控制到什么水平?心血管内科专家指出,控制血脂一般可以用低密度脂蛋白的数据来确定目标值:心血管危险程度越高的患者,降脂治疗的目标就越严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该达到的水平就越低。具体水平如下:
对于超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近期心梗发作等,最好能把LDL-C降到低于1.4mmol/L;对于极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脑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最好能把LDL-C降到低于1.8mmol/L。
上述患者的血脂报告即使显示LDL-C为2.6mmol/L,貌似属于正常范围,但距离医生希望达到的目标值仍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会要求患者必须继续积极治疗。即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已经达到了医生的要求,也不能轻易停药。因为,那是药物治疗实现的效果,一旦停药血脂水平必将反弹,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又会显著上升。
没有“三高”,血管为什么出现斑块呢
很多朋友在体检血管超声室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动脉血管出现斑块,这时候会有点困惑和紧张,有些朋友会“喊冤”,说自己非常健康,“三高”全都没有,怎么就会有斑块了呢?
的确“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它们会对动脉血管造成长期的损伤,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逐渐丧失弹性,更有利于胆固醇沉积,形成斑块。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他危险因素,也可能在斑块变大的过程中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年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慢慢衰退,物质代谢的调控机制逐渐失衡,血管内沉积的胆固醇就可能越来越多,斑块也会越来越明显。长期吸烟、酗酒:香烟的烟雾和过量酒精都会对人体的血管组织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损伤。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入的二手烟,只要有烟就有伤害。烟雾中的毒素还会促进动脉斑块更快速的进展。至于喝酒,国际共识是不喝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没有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喝酒越多对身体的损害就会越大。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谢的某个环节已经存在缺陷,但尚未进展到糖尿病阶段,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例如部分人可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已超出正常范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根据全国范围的统计,2020年的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与1991年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身体活动总量的下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体重超标:部分超重人群虽然还没有达到“三高”,但各项指标可能已经在界限区域蠢蠢欲动。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超过90.0厘米,女性超过85.0厘米),发生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将明显上升。除了腰围,计算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也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方法。
心脑血管保健,中医有妙招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在五脏中对应心,在五腑中对应小肠,在五官对应舌,在五形对应脉,在五情对应喜,在五声对应笑,在五色对应赤,在五味对应苦。在中医养生中也对夏季养生有较为周全的建议。《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意思是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汪绮石《理虚元鉴》中提到“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春夏养阳 夏季请勿贪凉,室内可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动,空调多用除湿功能,降低湿度以缓解闷热感觉。空调温度不低于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7℃。要洗温水澡,不宜用过冷过热的水洗澡。
长夏防湿 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季饮食要以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可适当给与喝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解暑,莲子汤、百合汤等宁心安神。夏季五味在苦,盛夏时节,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穿心莲、莲子心等,亦有清热解暑醒脾之功效。
起居有时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应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夏季人体活动较为活跃,动则升阳,适当运动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但不可过度,以打太极、散步等舒缓的运动为主,以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量出汗,“汗为心之液”,过度排汗会造成心气不足等情况。
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所谓的子午觉,是说子时是23时至1时,此时应当入睡;午时是11时至13时,此期间建议适当补充睡眠。
此外,一些简便效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夏季养心中也能事半功倍:穴位贴敷:“三伏贴”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特色优势。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虚助阳的中药膏,贴敷于心俞、膻中、内关等穴位,具有益气温阳、通脉止痛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还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免疫力,达到调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起到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等作用。高血压患者可以按摩百会、太冲等穴位,具有缓解头疼头晕、疏肝理气等作用;心绞痛患者可以按摩内关、神门、膻中等穴位,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发作症状;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按摩神门、郄门、内关等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保护心脏可按摩内关、神门、天泉等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婵娟)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关注隐形的杀手:高脂血症
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和各类“健康杀手”狭路相逢,如果把脑卒中等病视为“明面杀手”的话;那高血脂可算最容易忽略的“潜在杀手”,悄无声息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 2021-08-05 17:10重视夏日心脑血管健康
夏日出汗多、室内室外温差大、自行盲目停药等原因导致夏季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事件屡见不鲜。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 2021-08-04 15:1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