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年人健康指数有“三防”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主要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将发生退行性变化,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和死亡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于身体器官功能迅速下降的中老年人,当身体明显不适需要治疗时,疾病可能已经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因此,老年人要定期体检,主动防治各类疾病,朝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治疗成本和提高疾病生存率”的目标努力。
一防肌少症
肌肉减少症(或者叫作骨骼肌减少症)是由年龄增加所导致的人体不自主地降低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症状。骨骼肌具有重要的运动、内分泌和贮备功能,是巨大的氨基酸贮备库,也是心肺功能贮备库,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骨骼肌是瘦组织群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机体组成,瘦组织群丢失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由于骨骼肌是葡萄糖代谢过程中摄取和贮存的重要组织,能够分泌多种“肌肉因子”,调节着其他的远端器官,包括调节葡萄糖、能量和骨代谢。
人体骨骼肌有生长和衰老的规律。从30岁开始,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减少1.5%~3%。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控制骨头活动的骨骼肌(横纹肌)弹性纤维会逐渐由结缔组织所代替。结缔组织虽然很结实,但没有弹性,因此肌肉变得较弱,不能强力收缩。肌肉力量衰退了,反应也相应地变迟钝了。
研究显示,肌肉质量下降可能最早起源于成年人早期,以2型肌纤维的萎缩与丢失开始,并持续一生。而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开始于35岁左右,50岁后下降速度开始加速,60岁后进展加速,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相比较而言,肌肉功能(力量与输出功率)下降速度较质量下降速度更显著。
肌少症作为老年性疾病中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进展隐匿、渐行加重、不良影响广泛等特点。肌肉减少可能会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会导致老年人的肌肉容易拉伤,严重时甚至丧失行动能力,同时还可以诱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和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发生,降低生存质量,增加死亡风险。
除了到专业的营养门诊就诊,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增加肌肉含量,不断提高健康指数。
二防骨质疏松
步入中老年后,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各种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紊乱,吸收的钙不足以补偿排泄丢失的钙,体内就处于负钙平衡状态。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体内主管钙代谢的系统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平衡。绝经后的女性受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甚至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发现。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有前臂、脊柱、髋部等。由于跌倒而出现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最重要的是,髋部骨折患者卧床会带来各种并发症,比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心梗、脑梗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口重的人骨质疏松风险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大量的钠会影响肾对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研究表明,每摄入500毫克钠,尿钙排泄会增加10毫克。而骨骼靠钙支撑,当钙摄入不足和流失过快时,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科学补钙是关键
老年人缺钙有8个方面的典型表现,分别是: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牙齿松动;患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出现上述情况科学补钙是关键。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又较高的食物,老年人可以每天饮用250—500ml牛奶以保证机体对钙的需求。鱼虾类、豆类、坚果类、绿叶蔬菜中富含钙,也可以作为饮食补充,有需要者也可以适量补充钙片;适当晒太阳,避开正午时间,选择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数分钟至半小时的“阳光浴”;坚持运动也很重要,科学运动不仅不会骨折,还可以缓解疼痛、强筋健骨、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同时适当的运动还能减少焦虑抑郁,促进心理健康,让生活更有质量。
三防癌症
年龄越大,得癌症的风险就越大。人的身体和机器一样,老了之后身体退化,就如同机器的零部件老化,正常的细胞就会出现基因突变,不再正常死亡凋零,而是不断地增殖,变成癌细胞,因而患癌的概率不断地增加。癌症是异常生长的细胞引起的疾病,因为这些细胞会一直生长,而且不受人类机体的控制一直分裂,并且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破坏其他正常的组织,因此,对于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尤为关键。
癌症的预防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保证人能一辈子不患癌,但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最大的手段。一是改掉不良习惯。要戒烟戒酒,少吃熏肉、做到健康饮食。烟雾和酒精都会增加口腔、食管等部位的癌变风险,而经常吃熏肉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飙升。二是多运动,多晒太阳。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可以加速肠道蠕动,促进垃圾废物的排出,预防结肠癌、卵巢癌等癌症。多晒太阳能够补充维生素D,预防乳腺癌、肠癌等,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晒10分钟左右太阳即可,并且要避免在紫外线太强时暴晒。
6种常见癌症筛查方法
防癌检查要有针对性:
60岁后胃癌筛查——胃镜。推荐60岁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胃镜,无论是否有症状,胃癌高发区普查年龄可适当提前。40岁以上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等,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45岁后肠癌筛查——肠镜。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比如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情况,应该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40岁后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年龄超过40岁,且存在吸烟(吸烟≥20年包)、被动吸烟、职业暴露史、肺癌家族史等人群,都建议去做低剂量螺旋CT。
40岁后乳腺癌筛查——超声+钼靶。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包括乳腺超声和钼靶。
50岁后前列腺癌筛查——PSA检测。一般建议男性50岁以上,或者45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要做PSA检测。
40岁食管癌筛查——内镜检查。年龄超40岁,且在食管癌高发区;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有癌症家族史等,建议做普通内镜检查。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