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产品 温和护肤 ——敏感性皮肤人群化妆品选用指南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是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出现的一种高反应状态,属于一种特殊的皮肤类型,常见于面部皮肤。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等感受,同时可能伴有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情况。
导致SS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中提到,频繁换用化妆品或同时选用多种品牌的化妆品、过度清洁面部、反复使用消毒产品、外用刺激性药物、局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激光治疗术等均可诱发SS。
选择成分适宜的护肤品
一项应用人体封闭型斑贴试验进行的正常人群和SS人群皮肤特点对比研究显示,SS人群对多种化妆品常用成分过敏,包括月桂基葡糖苷、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硫酸镍、葵基葡糖苷、山梨坦油酸酯、甲基二溴戊二腈、硫柳汞、氯化钴、秘鲁香脂、三乙醇胺等。这些成分大多作为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乳化剂、防腐剂等存在于化妆品,尤其是一些发用化妆品中。因此,SS人群在选择化妆品时应尽量选择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含量较低的产品,并尽量避开以上易致敏成分。
有一些成分可以帮助SS人群缓解皮肤敏感的情况。比如,青刺果油、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成分,可以促进皮肤屏障的恢复;活泉水和各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如洋甘菊、碧萝芷、马齿苋、仙人掌提取物以及燕麦生物碱、a-红没药醇等,对皮肤有较好的抗炎和舒敏作用;人工合成的TRPV1拮抗剂(反式4-叔-丁基环己醇)和神经胜肽,能缓解皮肤红斑、刺痛等不适。
理论上,成分少、配方简单的化妆品引起刺激和过敏的可能性也会较低,SS人群在选购化妆品前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者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成分信息,并注意在使用新产品前先进行皮肤测试。
护肤注意事项
SS人群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处于高反应状态,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等主观症状,同时可能伴发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常常不能耐受普通护肤品,应尽量选择具有保湿、舒缓、修护功效的化妆品。对于SS人群来说,所用护肤品的功效也不宜太多,护肤时要遵循适度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具体可参考以下步骤。
清洁 可用清水或温和产品洁面,早晚各1次,避免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
补水 面部清洁后如红斑较为明显,可用舒缓类保湿面膜外敷。皮肤敏感情况有所缓解后,可在每日早晚面部清洁后选用具有修护皮肤屏障、保湿、抑制炎性细胞作用的舒缓类保湿水为面部皮肤补水。
保湿 SS人群可选择具有修护皮肤屏障、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的舒缓类保湿霜加强皮肤护理。皮肤敏感情况好转后,可选择降低血管高反应性的祛红类功效性护肤品,预防面部红斑的产生。
防晒 紫外线易激发皮肤敏感的主客观症状,故防晒对于SS人群尤为重要。由于一些防晒类化妆品本身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建议SS人群优先选择使用太阳伞和防晒衣进行防晒。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防晒类化妆品,应选择无乙醇、无香精、致敏性低,并且添加保湿、舒缓成分的防晒产品。
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由于皮肤特点等原因,SS人群通常更容易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使用化妆品后如果发生不适,不必过度慌张,应及时清理皮肤表面残余的化妆品。如症状没有缓解,则应携带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常见应对措施如下。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可通过局部止痒、抗炎、保湿等方法治疗。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 可能是化妆品中含有的光敏性物质引起。除了停止使用可能引起光感性皮炎的化妆品外,还应采用严格的物理防晒措施。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首先要寻找引起色素异常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避免日晒及其他刺激。皮肤色素脱失可按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治疗;色素沉着可给予局部外用氢醌乳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
化妆品引起的头皮、甲、唇损害 出现毛发损害,应及时停止使用烫发、染发剂,用温和、无刺激的洗发液将头发清洗干净,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维生素B6的乳液对头皮进行保湿,或用含芦荟提取物、茶树精油等成分的修复产品进行针对性护理。
出现甲损害后,应停止使用指甲油等化妆品,并使用具有修护作用的产品,如含有胶原蛋白、维生素E等成分的乳膏等。
如果出现唇炎,应停止使用口红等化妆品,保持唇部清洁,使用含有维生素E、透明质酸等成分的唇膏等进行护理。
化妆品痤疮样反应 可按照痤疮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化妆品荨麻疹样反应 通常在停止使用含有致敏物质的化妆品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也可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延伸阅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敏感性皮肤
判断是否为敏感性皮肤(SS)有主观、半主观以及客观评估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常配合使用,用于诊断SS和判断SS严重程度。
主观评估 主要根据自我评估量表进行打分,如敏感量表、鲍曼敏感性皮肤问卷、Boss量表等。该方法简单直观方便,但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
半主观评估 主要包括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完成。
客观评估 需要应用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评估皮肤生理功能(如经表皮水分流失、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黑/红色素、PH值等)、红斑、毛细血管情况、皮肤敏感度检测及电流感觉阈值。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法,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为SS。比如,皮肤受到微小刺激(如精神紧张、冷、热、日光等)是否出现灼热、阵发性潮红、刺痛、瘙痒及紧绷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改善或进行性加重,则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除其他炎症性皮肤病,如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
(作者单位:吕静、李佳佳,重庆市中医院;陈保利,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