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病防治养
《中医百病防治养》是中医防、治、养的创新探索和经验积累。该书按病名分篇,每篇分为概述、防、治、养、医案五个部分,力求针对不同疾病的实际情况,突出证型,辨证论治,切合实用,论述防病措施和调养方法。该书贵在见解独到,妙在经验独特,可供广大中医药专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是感冒的一种特殊类型,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征。中医认为时行感冒的病因为非时之气,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清代医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首次提出“时行感冒”之名。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与时行感冒相似,可参考本病防、治、养。
防
顺时预防 关注气候变化,注意冷暖适宜,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个人预防 保持环境清洁,注意居室卫生和通风,不随地吐痰,衣被勤洗勤晒。饮食宜简,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用牛奶、鸡蛋、鱼、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忌油腻、辛辣等味厚之品,适度食用葱、姜、蒜、食醋等发散之物。时行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疫苗保护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治
从六淫角度考察时行感冒,风热和湿邪发病率较高,据此可将时行感冒的常见证型分为风热疫毒类和湿热疫毒类。
风热疫毒类
邪犯肺胃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白,脉浮大而数。
【治法】辛凉疏表,寒凉清里。
【方药】葱豉桔梗汤加减。葱白9克,桔梗9克,炒山栀9克,淡豆豉12克,薄荷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6克,淡竹叶12克。伴口渴,合用白虎汤;喉阻咽痛,加大青叶、射干、黄芩;胸痞苔腻,兼夹湿邪,原方去甘草,加用枳壳、白豆蔻。
邪热壅肺
【证候】发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宣肺热,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9克,苦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咳嗽,痰黄稠,加瓜蒌、浙贝母、鱼腥草,清肺化痰;胸痛,加郁金、佛手、桃仁,理气通络;痰热瘀血壅结于肺,蕴蓄成痈,见咳吐腥臭黄痰,甚则痰中带血,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苇茎汤合桔梗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热炽三焦
【证候】发热,咽痛,头目胀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升清降浊,透泄里热。
【方药】升降散加减。僵蚕9克,蝉蜕6克,生大黄6克,姜黄9克。伴流涕,咽喉痛甚,兼夹风热,加荆芥、金银花、连翘,或合用俞根初葱豉桔梗汤;高热起伏,病涉少阳,合用俞根初柴胡枳桔汤。
内闭外脱
【证候】身灼热,神志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气短汗多,脉细数无力;或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细微欲绝。
【治法】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方药】生脉散或参附汤合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人参9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制附片12克。汗出不止,加用龙骨、牡蛎以止汗固脱;偏于气阴外脱者,以生脉散加减;偏于阳气暴脱者,以参附汤为主。上述药物与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合用,起到开闭固脱之效。
湿热疫毒类
湿遏卫气
【证候】头痛恶寒,身重酸疼,不渴,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脉弦细而濡。
【治法】宣畅气机,祛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5克,滑石12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9克,厚朴12克,生薏苡仁30克,法半夏12克。恶寒无汗,表闭较重,合用麻杏薏甘汤;舌红咽肿,湿郁化火蕴毒,加射干、连翘、牛蒡子、板蓝根;若便结口臭,兼夹食滞,加枳壳、桔梗。
湿阻膜原
【证候】初憎寒而后发热,后但热不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脉不浮不沉而数,舌苔白厚腻如积粉,舌质红绛。
【治法】疏利化浊,透达膜原。
【方药】柴胡达原饮加减。柴胡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青皮9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桔梗6克,草果6克,槟榔12克,荷梗12克。舌根苔黄,大便不通,加大黄;身痛无汗,加羌活;口干渴,加葛根、连翘。
湿热蕴毒
【证候】发热倦怠,肢酸咽肿,胸痞腹胀,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豆蔻6克,藿香12克,茵陈12克,滑石12克(包煎),川木通9克,石菖蒲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浙贝母12克,射干9克,薄荷9克(后下)。咽喉红肿,疼痛较重,佐大青叶、板蓝根、玄参、牛膝;高热起伏,加柴胡;舌苔厚腻如积粉,合用达原饮。
余湿蒙扰
【证候】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濡弱或缓。
【治法】轻宣芳化,淡渗余湿。
【方药】薛氏五叶芦根汤加减。藿香12克,佩兰12克,枇杷叶18克,荷叶12克,薄荷6克,芦根30克,冬瓜子18克。
养
自我调养 风热疫毒类患病期间应注意增加营养,摄取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肉类。湿热疫毒类当遵仲景调护方法,忌“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同时均应配合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等。
外治调护 可通过中药熏蒸、艾灸、足浴等方法荣养脏腑,促进恢复。中药熏蒸可用95%乙醇将苍术浸泡24小时,取浸泡液,倒入弯盘后点燃,并注意开窗通风。艾灸可选择足三里、气海、中脘等穴位,将点燃的灸条悬于穴位上方3厘米处施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以施灸部位对温度耐受为宜,每天灸1次或隔天灸1次。足浴可用生姜10克、艾叶15克、白芷6克共煎,取药液浴足,以活血通络。
医案
李某,女,9岁。2020年11月15日初诊。
主症:发热1天。
病史及现症:11月14日放学后自诉周身不适,精神倦怠。晚饭后体温上升至38.5℃,一直反复发热,最高至39.8℃。确诊流行性感冒。现在患儿体温38.3℃,汗出而黏,咽喉肿痛,周身酸痛,口秽喷人,无食欲,大便三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腻而厚,脉左弦右滑。
辨证:湿热蕴毒,少阳阳明合病。
【治法】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豆蔻6克(后下),藿香9克(后下),茵陈12克,滑石9克(包煎),通草6克,黄芩6克,连翘9克,射干6克,蝉蜕6克,僵蚕9克,生大黄6克(沸水泡后兑服),姜黄9克,薄荷6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12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泡10分钟,煎20分钟,滤出药渣,浓缩药液至300毫升,每小时服1次,每次50毫升。嘱大便通后即不用大黄。
2020年11月17日复诊,家属诉连续口服2剂后,畅解大便一次,略稀,体温即不反复,胃口稍开。
现症:周身倦怠,食欲差,咽喉肿痛,舌红苔白略腻,脉左弦右滑。
辨证:湿热渐清,余毒留存。
【治法】除湿,清热,解毒。
【方药】豆蔻6克(后下),藿香9克,芦根18克,冬瓜仁18克,滑石9克(包煎),通草9克,苦杏仁9克,射干6克,连翘9克,浙贝母12克。服3剂后,随访诸症复常。
“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口鼻吸受秽湿,邪毒内蕴少阳、阳明,故寒热起伏,咽痛便结,舌红苔黄白厚腻,脉左弦右滑。以王孟英甘露消毒丹合用杨栗山升降散加减,除湿清热解毒,清者自升,浊者能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也”。嘱患儿少量频服,即取吴鞠通治疗口鼻吸受之邪的“时时轻扬法”。服用5剂获痊愈。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