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开胃鸡内金 生用炒制效不同

  • 2025-01-24 15:48
  • 作者:韩德承
  • 来源:中国医药报

  鸡内金又名鸡肶胵、鸡肫皮、鸡黄皮等,是鸡砂囊的内壁。鸡内金性寒,味甘,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补脾开胃、通灵化石、涩精止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等病症。《本草纲目》载其:“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名医别录》亦载其:“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鸡内金经炮制可分为生鸡内金、炒鸡内金和焦鸡内金3种。


  生鸡内金


  生鸡内金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不良、食积、胃胀等症状,对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导致的饮食积滞,以及小儿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疳积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千金方》载有独用鸡内金研末服用,也可与三仙(神曲、麦芽、山楂)、炒莱菔子、炒二丑、酒炒大黄等配伍。生鸡内金有固精缩尿和止遗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虚遗精和遗尿,可配伍菟丝子、桑螵蛸、益智仁等;能入膀胱经,具有化坚消石的作用,有助于分解体内的结石,促进小便生成和排出,可用于治疗砂石淋证、胆结石等,常与海金沙、金钱草、石韦同用;能利尿通淋,促进尿液排出,对于缓解尿路感染、水肿等疾病症状有一定帮助,可配伍金银花、泽泻、黄连、鱼腥草、蒲公英、车前子等。


  炒鸡内金


  炒鸡内金是生鸡内金经过炒制后得到的,一般是用醋炒。鸡内金炒制后,可以矫正其腥臭味,利于保存和服用。炒鸡内金的作用更偏向于消食化积、涩精止遗等方面。它含有的胃激素、角蛋白等成分能有效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积食和脾胃不和等问题,可与炒三仙(炒神曲、炒山楂、炒麦芽)同用。炒鸡内金也能稳固肾精,避免遗精、遗尿等情况。用于治疗遗精时,可与金樱子、五味子、芡实、益智仁、桑螵蛸等配伍;治疗遗尿可与桑寄生、菟丝子等配伍。此外,炒鸡内金还有清热解毒、润喉止咳、镇静安神、抗菌抗炎、降火解毒、护肝等功效。


  焦鸡内金


  焦鸡内金与醋炒鸡内金功效相似,但消食导滞作用强于醋炒鸡内金。焦鸡内金能治疗食滞胃脘、脘腹胀满,常与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同用。炒焦的鸡内金在涩精止遗等方面的作用更强,对于遗精、遗尿等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需要注意的是,炒焦鸡内金应严格控制火候和炒制程度。火力过大可能导致药材炒焦过度,产生有害物质,甚至使其失去原有的药效;火力过小则可能炒制不充分,无法达到预期的药效。正确的炒制程度应该是药材表面呈现焦黄色,内部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同时散发出特有的香气。


  综上所述,鸡内金生用、炒用、炒焦后的功效各有侧重,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用法和用量。另外还应注意,鸡内金中含有酶类成分,含鞣酸成分的中药能与消化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可能改变其性质,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茶叶等含鞣酸的中药不宜与鸡内金配伍使用。使用鸡内金时也不宜同时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苹果、咖啡等。对于脾虚无积滞者或有消化道出血倾向之人,不宜长时间服用鸡内金。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